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刚提交《关于着力破解三项制度改革难题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提案》,从多角度积极建言。
提案介绍,我区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抓了十多年,在上一轮改革三年行动中取得良好成效,但受国资国企管理体制约束,仍有难题难以突破,如“员工能进不能出、工资能涨不能降、干部能上不能下”的问题依然存在,国企职工从合同制变成了固定制,收入与绩效挂钩变成了脱钩,人事管理从去行政化变成了级别固化。
杨刚建议,建立企业家队伍动态调整机制,明确企业家层级划分,建立一、二、三级企业家队伍序列,在集团公司层面聘任的企业家为一级企业家,在各企业层面聘任的企业家为二级企业家,加强业绩考核,建立“短期激励+中长期激励+精神激励”的多层次企业家激励体系,对经营业绩好的三级公司可提级为二级公司管理,经营业绩任务完不成的,降为三级企业。创新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,在坚持与发扬“组织选拔、竞争上岗、公开竞聘”的基础上,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积极探索“一考双评、共推竞岗、公推比选、赛场选马、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”等多种竞争性选拔方式。要实行考核退出、到龄退出、落聘退出、自愿退出等多种退出方式,岗位实施动态管理,制定合理的分配和待遇政策,确保“能下”通道运行畅通。
提案还建议,建立多样化的用工出口方式,打破传统“出”的思路,扩大“出”的定义和范围,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本依据,通过员工劳动合同的到期解除、考核淘汰方式考核解除、清理解除和提前解除等方式实现“合同出”;因进行机构改革、压缩编制、优化定员等方式减少岗位数量,以及竞争上岗、员工能力评估、用工转型等原因,导致部分员工从原岗位退出。要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渠道、对内盘活、对外输出、鼓励个人创业等方式,对因以上“出”形成的富余人员进一步盘活,挖掘人力资本潜力,实现员工价值再造。完善差异化业绩考核管理体系,按岗位性质划分为经营管理人员、专业技术人员、操作服务人员,按考核管理层级分为领导人员、企业技术专家、企业技能专家等,纳入全员绩效考核范围,考核方式为日常考核、定期考核、年度考核、任期考核、聘期考核和项目考核,不同的考核对象,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,通过建立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方式,将绩效考核贯穿于生产经营日常工作之中,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精准度。 (记者 单 瑞)